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明统治的确立,统治者也收紧了文化思想控制的绳索,如当时著名的诗人、号称“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便是极端文化专制主义的牺牲品。《明史·文苑传一》载:“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明太祖)嗛之未发也。及归,居青丘,授书自给。知府魏观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年三十有九。”在这种情况下,文人慑于专制高压,只能敛气息声,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于是“永、宣以还,作者递兴,皆冲融演迤,不事钩棘,而气体渐弱”[42],“台阁体”流行,形成文学发展最委顿的时期。
所谓“台阁体”实由宋濂首开其端,而代表作家则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人称“三杨”。“三杨”均官居高位,是历事永、洪、宣、正四朝的“台阁重臣”。他们以太平宰相的身份,大量写作尊朱尚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发为治世之音”的应制应酬、颂圣题赠诗文。一时之间,“众人糜然和之,相习成风”[43]。“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台阁雍容之作,愈久愈弊,陈陈相因,遂至啴缓冗沓,千篇一律。”[44]如解缙、曾荣、薛瑄等著名文人的作品,均是这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