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容器公司的董事长威廉·伍德希德唯才是举,同样一时传为佳话。当时,容器公司正想在金融市场谋求发展,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后来,威廉·伍德希德打听到,有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金融家蔡志勇,倒是符合他要求的合适人选。可是,这时候的蔡志勇已经有了自己的“联合麦迪逊财务控股公司”,并且亲自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董事。怎么办呢?为了得到这个人才,威廉·伍德希德不惜化费1.4亿美元,把这家财务控股公司全部收购下来,目的就是为了请到蔡志勇出任容器公司的董事。蔡志勇到了容器公司以后,依靠容器公司的强大财力,以及自己在金融界的可用资源,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为容器公司创造出了10亿美元的资产,并且构建了完整的金融体系网络。
也许有人会说,容器公司求才若渴,事实上他们也付得起这笔投资。可我们是小公司,本来经营就不景气,要高新聘用人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况且,“人才”来了以后要是不理想怎么办呢?下面这个例子,说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你不大胆地使用人才,你怎么知道“理想”“不理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