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最后一套设定,我们也应该展示出来。社会一向告诫我们:好东西是挣来的,不是白给的。的确,这条戒律一旦被侵犯,许多人就会暴跳如雷。例如,很多人对福利制度以及依赖它的人怀有敌意,工作单位滥用绩效工资制度,学校老师将任何愉悦的活动(比如课间休息)定义为奖赏,视为满足老师期待的一种回报。
说到底,有条件养育反映出一种倾向,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甚至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当作经济交易。市场规律——供需关系、等价交换——已经被视为普世且绝对的原则,好像生活中的每件事,包括我们对孩子的所作所为,都和买车、租房一样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位行为主义阵营的育儿专家曾经这样说道:“如果我要带着孩子出去兜风,或者哪怕我想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亲吻,我必须首先要确定她挣得了这种回报。”先别急着把他判定为个别的极端者,著名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针对无条件养育发出过相似言论,声称“互惠互利、付出才有回报,是适用于所有人类的通用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