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来信写道:“您所解释的《大学》中格物的学说,我理解为专注于探求本心,这似乎还可以说得通。但是,对于‘六经’和‘四书’中提到的‘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等学习方法,这些都是在做事和讨论中明确要求的,学习的步骤和细节不能混乱。”
关于格物的意义,我之前已经详细解释过了,关于它与本心的联系,想必你也不再需要我再做解释了。至于“多闻多见”,这是孔子针对子张过于追求外在、好高骛远,只想通过多听多看来学习,却不能反求诸己、心存疑虑的毛病而说的。孔子的这些话是为了纠正子张的毛病,并不是教导人们要这样学习。孔子曾经说过:“有些人自己不懂却凭空臆造,我不是这样的人。”这话与孟子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意义相同。这是为了强调德性的良知,并不是来源于见闻。如果说“多闻,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见并且记住”,那只是专注于见闻这些细枝末节,已经沦为次要的学习方法了,所以说“知之次也”。如果把见闻之知看作次要的,那么所谓的上等知识又指的是什么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圣人在求知和用力方面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