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同盟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历史教科书竭力将桃花源的开垦史描述成一曲乐观进取的田园牧歌,但即便是那帮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也不得不承认,“桃花源”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残酷的玩笑:在三百五十年前,当第一批装有亚光速冲压引擎的、载着数以万计处于休眠状态的乘客的殖民飞船,因为导航失误而来到这个孤悬于银河边缘的偏僻角落时,探路的无人侦察船为这些迷途者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不到一光年外的一个恒星系统中,至少有四颗围绕一颗巨行星旋转的卫星拥有足以支撑DNA为左旋双螺旋结构的碳基生命存在的条件,其中一颗甚至有着与古地球高度类似的复杂生态圈!在发现新大陆的狂喜之下,这些古老而笨重的大船立即掉转了航向,准备在这个全新的伊甸园扎下根来,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人类文明分支。
起初,一切都非常顺利:那些古老的巨舰在碧蓝的大洋深处实施了它们使用寿命中仅有的一次降落,殖民者们则乘着装满物资的一次性充气运输船登上了绿意盎然的海岸;他们用一篇中国古代散文的标题命名这个美丽新世界,将其作为他们新家的卫星。他们在这颗绿意盎然的星球上建起的第一座城市的名字,同样来自古地球时代的一部电影。
但是,欣喜若狂的人们很快就发现,在这片生机盎然的美景之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桃花源星系实在是太年轻了,从中诞生的星云并没有像更“老”的同类—比如,最终形成了古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的星云—那样接受过足够多的恒星,尤其是能够合成比铁更重的元素的超新星的捶打。在这里,氢、氦与碳的比重过大,而原子量超过硅的重元素储量又严重不足,工业发展所必需的稀土矿更是寥寥无几。没错,移民们能在这里过上不错的日子,甚至可在一定程度发展航天事业,偶尔将一两支勘探小队送上那些围绕巨月旋转的卫星,但却再也无法挣脱恒星系统引力的桎梏,重新飞向浩渺的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