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薛公眼睛一亮,叫来了自己的侍臣,吩咐道:
“快!准备10组玉珥,但其中一组要特别漂亮。”
所谓玉珥就是用宝玉制成的耳饰。待手下将东西准备好以后,他马上将10组玉珥献给齐王。
第二天,薛公入宫拜见齐王,他抬头一看,发现最美的玉珥戴在一位爱姬的耳朵上,不用说,齐王最宠爱的爱姬就是她了。发现这个情况后,他就郑重向齐王推荐这位爱妃继承王妃,说她如何才貌双全,品德高尚,是母仪天下的最好人选,他的推荐正中齐王的心意。他的目的达到了。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春秋时期,吴王决定攻打荆楚,并宣布有敢谏者诛。在其谋臣中有一年轻人,想去劝阻但又担心触怒吴王。为了避开吴王的强烈拒谏心理,又能说服其停止对荆用兵,他巧设了说服策略。
他用自己反常的行为有意的引起吴王的注意,一连三天,每天一清早就拿着弹弓在吴王后花园中游荡,不顾露水打湿衣衫。他以此来引起吴王的好奇,激发其探究自己行为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为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说服而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吴王问他:你何苦一清早就在这里,弄得自己衣服都湿了。年轻人就告诉吴王,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在一边高兴地叫着,吸吮着新鲜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后面。螳螂弓着身体,想要吃掉蝉,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后面。黄雀伸长了脖子,正想吃掉螳螂,却不知道正面的弹丸就要射过来。这些都在自然界存在的正常现象,但并没有真正的出现在吴王面前,是年轻人编造出来的比喻,但其中却隐含着很深的哲理,其目的就是引入劝说吴王的正题。蝉、螳螂、黄雀都只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身后的隐患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