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的政治制度大体是仿效唐朝,王下设清平官、酋望、大将军,清平官相当于唐朝的宰相。中央官署有士、户、法、兵、客、仓六曹,后又扩为“九爽”,颇有唐六部九寺的影子。
经济上,南诏也实行授田制度,是效法唐的均田制。从唐高宗、武则天时代开始,唐朝多次赐“锦袍、金带、缯彩”等丝织品给南诏。大和三年(829年),南诏从成都掠去“子女工技数万……南诏自是工文织”[22]。此外,南诏人的耕作方法及房屋建筑都“悉与汉同”[23],足见汉文化对南诏的影响之大。
滴水瓦·方形花砖·莲花纹瓦当(唐)1958年云南巍山龙圩山南诏遗址出土
南诏通行汉文,流传至今的《南诏德化碑》、《崇圣寺钟铭》、《石钟山石窟题记》、《南诏铁柱铭》等都是用汉文写成的。唐朝儒学、诗歌、书法、音乐、佛教、道教都传入南诏。南诏诗人杨奇鲲、杨义宗的佳作《途中》、《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流传至今,被收入《全唐诗》。“书圣”王羲之在南诏极受尊宠,被立庙祭祀,学习书法的人很多。唐朝还曾将“胡部龟兹音声二列”送与南诏。南诏早期信奉天师道,唐朝晚期,“婆罗门”和瑜伽密宗传入,“阿阇黎教”盛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隋唐五代时期,唐朝和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极密切,中原地区的铁器、金银器、瓷器、丝织品、茶叶及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通过经济交流,大量输入少数民族地区,丰富了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中原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政治组织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汉族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既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也发挥了增加我国各民族内在凝聚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