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齐宣王,孟子寄托了多么大的希望啊,在齐国的六七年,他在齐宣王的身上付出了多少心血,但齐王兴师伐燕,让他的希望真的破灭了。从根本上说,齐宣王到底只是一个想称霸的霸权主义者,哪里会用心施行仁政呢?
尽管孟子知道自己的抱负太理想主义了,也许需要几代人才能实现,但当他真正看到自己的理想再次被践踏时,他感到极为失意、迷惘、痛苦。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陷入了这种深深的矛盾与痛苦当中。
自此后,他不想再过问齐国的政治,也不再向齐宣王及大夫们提自己的仁政。除了抓紧时间整理资料、教育弟子外,他总是拜访在齐国的朋友,想在离开齐国之前,再叙友情。毕竟自己已是日薄西山之人了,此去经年,要相见还有可能吗?
在齐国与孟子交往最频、感情最深的人就算匡章了,但在齐师伐燕后,他们便很少相见了。即使偶遇,也是十分难堪的。现在他要离开了,对到底去不去辞行,孟子心里颇受煎熬。回想起二人交情,他觉得自己不辞而别太过无情,但回想起匡章在燕国的一幕幕罪行,手段之残暴让人发指。如果当初不是自己向齐威王推举他,怎么会有今日杀人如麻的匡章呢?
想到这里,孟子觉得杀了人的不是匡章而是他自己。
此时齐国朝廷之上也是矛盾重重。齐宣王对田婴想篡权的野心已有所察觉,但见他势力强大,一时之间也无可奈何,只能疏远他。田婴因为自己心虚,只得在暗地里加快了篡权的步伐。齐国正孕育着一场内乱。